三天后夜里寅时,二辆不起眼的青篷马车吱嘎着驶出了茶山镇。
肖家老少目送马车在夜色中渐行渐远,回身进屋,肖老爷子将二张契约递给肖四郎中让收好。
一纸是陈谦写下的婚约,一纸是有肖雅签名盖手印的退婚书。
“你趁家里已经忙完了,去一趟州府吧!将退婚书和当初收的定亲礼还给林家。”
肖四郎中想了想,不禁迟疑着问道:“那…娘送出去的那块信物玉佩收回来吗?”
“那玉佩可能在林川身上,他去了湖省游学…不是啥贵重东西,不提也罢!”
肖老太太在一边动了动嘴唇,想说什么,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
算了,当赔他的一份礼!
湖省,衡阳。
一转眼,林川和林潭来到衡阳书院求学已经有一个月正。
此时,他们也迎来了新学年的第一次月考。
在重视科举的封建时代,同个皇帝治下的官学和私学相比,侧重点虽然各有不同,但考试都一样。
林川由于深受王山长厚爱,他不仅要完成早班的月考题目,下来还要完成乙班的题目。
修文斋甲班的月考题目:我读《春秋》,限三百字,不限文体。
这是要求写读后感。
林川研磨思索,然后打草稿。
“我读《春秋》有感,其是一部蕴涵着作者深刻政治思想的编年体史学著作。
两汉以后,今文经学衰微,学者多受古文经学门户之见的影响,有人视《春秋》为经学著作。
并由此引发了长期以来聚讼纷纭的《春秋》性质之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此乃唐太宗言。
少时的我对史学著作就颇有兴趣,尤喜《春秋》,好奇历史长河中的那些历史人物及事件。
但微言大义,处处施展了春秋笔法的史学著作读起来颇为吃力,幸得恩师王石涯先生讲解。
《春秋》是孔子编撰的,记录的是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鲁国的历史,以及围绕鲁国所发生的一些事件。
《春秋》言简义深,若是没有译注将无法读懂,如《元年经》:“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故而就出现了不少注释《春秋》的书,流传到今的主要有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和榖梁赤的《春秋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春秋左传》不仅对元经中提到的历史事件作了详细的交待,还把那些《春秋》元经中那些未记载的重要历史事件作了记录,点评,并说明《春秋》没有记载的原因。
我细细分析总结,不外乎下面几点:一,不是王统认可的不记;
二,非王授命的不记;如“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
这里不书载的原因,就是无鲁隐公之授命。
三,就是不合正义的道统的不记。
由此可见,孔夫子对于王道正统思想之深刻认可。
虽是已浅读完一遍《春秋》三传,理解还未通透,但已从文中领悟不少妙处,开了眼界心胸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