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史料分析(1 / 4)

半个多小时以后,楚歌和李鸿运各自查了些史料,准备再碰一下,讨论一番。

李鸿运看着自己在本子上记下来的密密麻麻的笔记,有些感慨,他连上课的时候都没这么认真过。

“‘封侯非我意’这句诗是邓元敬将军所作,再结合东南荡寇这个名字,基本可以确定这个试炼副本的目标就是扫平贼寇的威胁,攻克蒲宁港。

“兵卒线的一阶段,就是邓元敬将军第一次领兵对抗贼寇的场景。史料记载,当时他带着数倍于敌人的大盛兵卒,却一触即溃,全凭他三箭扭转战局。

“史料记载‘据高石射贼,三发矢中三酋,兵皆合,贼乃退’,也能对得上。

“但是第二阶段,蒲宁港久攻不下,陷入僵局。如果按照历史上的记载,蒲宁港是邓元敬将军练好新军、装备好新武器才拿下的,所以想要突破这个阶段,就必须得筹措到足够的军需。

“除此之外,那名王大人也查到了,我没记错,他叫王宗昌,是当时的参政兼领监军之职,不过史料上对他确实没有太多记载。

“从副本中的情况来看,他与林总督的关系也不怎么近,暂时没发现他有什么用。

“至于幕僚线那边,林总督攀附严首辅、时常送礼,这是从邓将军的记忆碎片中得知的,虽然没有石锤,但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严首辅那封密信,让林总督毁堤淹贼,想来应该是没有成功的,因为历史上没有记载。

“如果真的毁堤淹贼,恐怕后果不堪设想,不知多少良田要沦为泽国、多少百姓要流离失所。这么大的事一定会引发整个朝局的动荡,也会影响荡寇的战事,不可能不见于史册。

“但现在的问题是,到底怎么才能不毁堤,又把所需要的军费给搞到手。”

楚歌点了点头,虽然又简单补充了一些细节,但大体上跟李鸿运查到的资料差不多。

俩人毕竟都是历史系的高材生,史料上的东西都明摆着的,查到的内容也不会差得太多。

关键还是从这些史料中分析出破局之法。

楚歌沉吟片刻,说道:“我觉得破题的关键,在于严首辅的真正意图。

“毁堤淹贼从军事的角度上来说,显然是个巨大的昏招,但凡脑子正常一点的人,都不可能这么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