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1 / 4)

山里村的助村工作走出低迷,远在另一个助村点的谢俊强却陷入迷惘,这个助村点位置偏僻,环境恶劣,缺乏经济支撑,村里人均月收入不足千元。村民跟外界接触的唯一途径就是翻过村口的那座大山,出去一趟至少要两三个小时。

这个名叫石头村的村庄建于清康熙年间,至今有3多年历史。村子被层层大山包围,交通极为不便,但是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特殊的山水风情。房屋多为石头垒建而成的四合院,都是就地取材,是名副其实的“石头村”。

靠山临水的石头村辖区有十几平方千米,村前几万平方米大的塘坝中央有一座小岛,枯水期人们可以走到小岛上。

石头村北新飞集团列入助村名单后,有多名助村工作人员来此,他们都对石头村望而却步,选择逃避,这令徐志凯异常郁闷,最后接受宋玉娇的建议派谢俊强来工作,并给予翻倍的助村基金。

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石头村山清水秀,村民大都以种玉米为生,鸡羊散养,靠天吃饭,一切都是自给自足,真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村民以陈、李、刘三姓居多,还有王、朱、黄、吴、杨、褚、张、贾等姓氏人家,属于典型的杂居村落。

这里只有电,没有网络,谢俊强来石头村的第一年遇上大旱,塘坝大面积见底,原本被淹没的地方,野草疯长。村里5多户人家只能靠着西山和南山两眼泉水生活,4多人排成长龙取水吃,另外有2多人去了山外生活。

石头村背靠大山,山之北就是金山县郭庄镇,但是并没有穿山的公路,从石头村至郭庄镇需要绕山一大圈,孩子们上学和村民们出行极为不便。

谢俊强看见村里的学习设施简陋,问村支书陈浩:“陈书记,学校有多少学生?”

陈浩说:“一百多名,有条件的都去了县里和镇里,剩下的只能待在村子里。”

“石头村有多少个自然村?”谢俊强又问陈浩。

陈浩说:“我们村由三个自然村十三个村民小组组成,村委设在塘坝北的北石村,东西石村分住塘坝东西。”

“村里有多少劳动力?”谢俊强再问陈浩。

陈浩说:“约千人,其中青壮年劳动力有5多人,但大多外出务工,可以动用的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百人。”

“我需要这百名青壮年,你把他们召集起来。”谢俊强说。

“谢工,你计划让他们做什么?”陈浩问谢俊强。

谢俊强说:“我要组成一个施工队,让他们钻山打隧道。”

“打隧道是好事,我双手赞成,等我和黄振山主任商议一下,给你两百人组建施工队。”陈浩高兴地说。

“行,我等着。”谢俊强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