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二公子刘琮,则是刘表跟本地豪族蔡氏联姻之后所生,是土生土长的本地派。
所以刘琮虽然年幼,但是蔡瑁乃是他的亲舅舅,他自然得到了本地豪族势力的强力支持。
而另一方面,大公子刘琦跟荆襄本地人没有任何关系,作为外来者,只有刘备这等外来势力支持,根本无法与实力强大的荆襄土著抗衡。
但刘琦又是长兄,应当名正言顺的被立为世子,所以蔡夫人甚至动过想要直接除掉刘琦这个绊脚石的念头。
刘琦觉察到继母的不轨,在荆襄没有人可以帮忙,只能求到同为外来者的刘备头上。
是诸葛亮为刘琦分析了一下,以刘琦现有的实力,想要继承荆州牧是不可能的,而且留在刘表身边极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所以不如早早的离开荆襄,去往外地镇守,如此还能掌握部分兵权。
这便是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生的道理。
当时刘琦又问诸葛亮,应当去哪里镇守,诸葛亮给刘琦选了江夏郡的夏口,并且告诉刘琦,无论如何都要去那里。
刘琦当时并不明白,荆襄有九个郡,数十个县,他想要逃出去避祸,去任何一个郡县镇守都可以。
去一个没有外敌的郡县,岂不是更能苟延残喘,还可以暗中发展势力?
却不知道为什么,诸葛亮非要让他去夏口。
要知道江夏郡直面江东孙氏,孙权父子做梦都想拿下江夏,他去夏口岂不很危险?
可是诸葛亮却告诉他,只有去夏口,蔡氏宗族才肯放他前去。
他也没有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
后来他跪到父亲面前面前哭诉,说要主动去夏口镇守,刘表听了心里也很不好受。
这个儿子身体本来就不好,在荆襄虽然贵为大公子,但是所有刘琮的拥趸都把这个儿子视为眼中钉,故而儿子的日子必然很不好过。
眼前这情形,他就算想立这个儿子为世子,没有人支持,到时只会害了对方。
所以儿子主动提出外出镇守,相当于主动放弃了世子之位,离开这权利的漩涡,倒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可是儿子主动要去夏口镇守,刘表听了却也于心不忍。
夏口那是什么地方?
那里随时面对战争,刘琦根本就不是个打仗的料,去夏口那不就是找死么?
可是事情却出乎了刘表和刘琦意料之外,也应验了诸葛亮的判断。
那一众荆襄本地豪族之中,也并非没有智力卓绝之辈,他们知道刘琦虽然势弱,但也并非全无支持者,只要刘琦到了任何一个地方,手下有了直属军将,将来刘表一死,那便是个不安定因素。
要知道,此前袁绍把长子分封出去,袁绍死后导致兄弟反目,被曹操趁虚而入的教训还近在眼前呢。
所以荆襄豪族们自然不可能放刘琦去别的地方,他们甚至怂恿蔡瑁以及蔡夫人早做决断,趁早把刘琦给除掉,以绝后患。
可是刘琦主动提出去往夏口,荆襄豪族势力倒是觉得,这也不是个坏事。
说到底夏口是荆州的门户,这相当于刘琦主动提出去给荆州看守大门,那有什么不同意的?
所以一众支持刘琮的土著势力倒开始主动劝说刘表,赶紧让刘琦去江夏。
如此,刘琦暗叹诸葛先生神算的同时,赶紧离开了襄阳,逃出了生天。
如今刘琦屯驻夏口,手下军兵虽然不多,但至少也有一万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