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三者而今各有打算,故而,将来或战或降,须由某之主公吴侯统一此三者之所想!”
前文曾多次提及,孙权家大业大,麾下吃饭的人多,花花心思自然也多。
如果都像刘备那样一穷二白、派系统一,那众人想法自然就简单,也更容易团结一致。
始终默默旁观的陈到,此刻骤然向吕范行礼、并忍不住开口问道。
“吕先生,某乃先生之同乡、汝南陈叔至。某有一事不明,请先生不吝赐教。”
吕范向自己这位汝南老乡还礼后,微笑着颔首。
“叔至不必如此多礼,某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陈到闻言、侃侃而谈。
陈到所说之内容,仍涉及到“察举制”。
在察举制度下,出仕需要乡举里选,即通过“乡论”出任州郡吏(功曹、治中、别驾等),之后举孝廉、茂才,获得身份之后,再由吏为官。
这种晋身渠道,在两汉时期,被称作“正途”。
而脱离了本籍的士人,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做官,只能依附地方军阀,通过进入军阀幕府,寄希望于主子赏识,从而获得一些“伪职”。
这里便不得不再次强调并解释一点:
孙策渡江创业之时,其人名义上仍依附于袁术。
佐证便是《后汉书》记录孙策东渡时,照例称其为“袁术(部)将”。
是岁,扬州刺史刘繇与袁术将孙策战于曲阿,繇军败绩,孙策遂据江东。
摘自刘宋范晔《后汉书之献帝纪》
彼时,袁术是左将军、扬州牧;孙策不过是一介杂号校尉(按《孙讨逆传》,汉廷授予孙策的职务为“怀义校尉”)。
双方在政治声望、职官位阶上,可谓判若云泥。
以是故,跟随孙策渡江的将领,有许多曾复归于袁术麾下。
例如周瑜在东渡战役结束后曾返回寿春,担任袁术所署居巢长,事见《周瑜传》;
孙策族兄孙香始终未曾抛弃袁术,最终殉难于寿春,事见《孙贲传》注引《江表传》。
此处不再水文。
综上所述,孙策兄弟的职位大抵来自袁术任免,本身就是“伪职”。
因此他们在给自己麾下臣属敕封时,必须加一前缀“领”或“行”字,即临时代理,其法统便很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