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当老板得会画大饼!(2 / 4)

李世民特别盯住程知节道:“程知节,特别是你,千万别打朕那两千头牛的主意,下去之后就由你亲自去守着那两千头牛,要是这牛少了一头,朕都拿你是问!”

啊!!

听到这话,甘露殿内一众大臣全都傻眼了。

程知节更是嘴巴长得大大的,一脸委屈,“陛下,为啥啊!”

“我承认是我嘴馋,但也是为了那些出征的有功将士着想,他们在草原上作战,风餐露宿,回来吃一顿牛肉火锅,这没啥问题啊!”

“陛下连给将士们一顿牛肉火锅都不愿意,这未免有些吝啬了吧!”

话音落下,整个甘露殿顿时鸦雀无声。

李世民缓缓抬起头,目光一扫,平淡问道:“诸位爱卿,你们也是和他一样的想法么?”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相互对视一眼,然后都默默点头。

他们和程知节老是想着吃牛肉火锅不同,作为文官协助皇帝管理天下事项,而百姓农耕可以说是重中之重了!

当初这两千头草原牛被送来长安的时候,他们高兴的手舞足蹈,大呼万千百姓之福,因为耕牛对于百姓来说,绝对是极其重要之物。

要知道,如今的大唐还没有现在的机械化生产,农耕经济主要就是靠蓄力,其中牛就是最早的生产方式,牛作为当时最普遍的耕畜,也成为“农耕之本“,牛的多少,可以说直接影响大唐的农耕经济状况。

大唐一直都是人口多耕地少,特别是随着战争结束,人口开始暴涨,对于粮食的需求暴增,在还没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质的农作物时,每家每户几乎就靠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而对于绝大部分农民来讲,土地就是自己的全部财产,勉强可以自给自足,农耕在古代全靠人工进行种植。

但是人的生产效率肯定不如工具来的产量高,所以牛耕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经济的稳定,让人们能够有粮食可吃。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如今大唐的基础经济,一亩三分地、一头牛几乎是一个农村家庭的全部财产,因为牛的效率要比人高,所以牛的地位被社会的人抬高比人还高,有时牛的身价足够换来一家的幸福。

因为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南北的耕牛也不相同,在南方一般的农作物都是水稻,所以耕地的牛被称为“水牛“,北方的地多为旱地所以牛被称为“旱牛“,但不管是水牛还是旱牛,都是耕牛,是如今大唐及其稀少的资源!

“一牛可代七人力,隔岸横州七人力“耕牛在百姓生存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因为牛对农耕的重要作用所以对耕牛的保护力度就会加大。

特别是在连年的灾情,粮食本就入不敷出,如果牛再被砍杀,当农业恢复过来时,也无法恢复之前的生产动力,所以大唐会对牛出台一定的保护措施。

为了维持牛的数量,对耕牛的保护颁布了法定的宰杀标准,通过严格的规定来降低私自宰杀牛的行为,牛主宰杀牛或者都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标准,经过专门的机构允许之后,才可进行宰杀,否则就是犯罪。

在《唐律》中这样规定:“不得屠杀少齿,只有年老体衰之牛才可宰杀,一切少壮之牛则在禁杀之列“,也就是说牛是否符合宰杀标准,不是由牛主决定的,必须要经过官府进行查验。

严苛的法律,也没能完全杜绝违规的个例,总会有一些私自耕牛的情况总是无法避免,在洪灾、旱灾、蝗虫等自然灾害发生时。

耕牛自然也没有办法保障,一个人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谁还会用力照顾一头牛,这种情况下,农民为了自己的生存将会把耕牛吃掉或者贱卖。

灾荒之年大唐禁止私宰制度管理更加严厉,主要体现在知情不报者,会受到同样的处罚,鼓励对于私宰者的举报,如果知情不报,就会一同受罚。

虽然颁布了保护耕牛的法律,就要严格的遵循下去,耕牛大多也都出现在基层,为了更好的做好法律中的项目,就必须从基层抓起,为此中央还对基层加大了管理,与此同时还会实行一些具体措施,来保护基层耕牛的数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