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一听,也觉得信服,这才依依不舍地把银子收好,又饶有兴致地打探修建生祠的消息,很显然极为赞成这个做法,甚至有些迫不及待,想让这个生祠来弥补她求神拜佛的需要。她这里问着,又把街坊给吸引来了,一群妇女凑在一起,低声议论言语,又都争着找李谦之测字算命,李谦之的钱都要挣不过来了,向晚时分才逃出这条街巷,回到自己挂单的道观里虽然叙州现在也取缔了一应的宗教建筑,对于道士和尚都做了相应的安排,但很多事情,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道观当时没拆毁,也没完全改建为学校,那些禅房斋舍,由官府做主出租,但屋舍大概也没盘点清楚,逐渐的又有一些徒子徒孙返回这里,很多事情就变得更加复杂了。
到底只是一两间小道观,官府可能也并不在意,这些小道士虽然已经还俗了,但有时候私底下还暗地里主持法事,尤其是本地人出殡,按道理一定要请道士来念经的,虽然表面上现在叙州是没有道士了,但红白事大,葬礼场面上总少不了有人在念经,官府也不怎么管,这些人从哪里来大概就都是从这些身份含糊,平时兼着两份工的前道士身上来的。
这个产业,不大不小,非常的低调,但的确存在着,以至于李谦之以道士的身份跑来挂单时,居然还有人接待,并且在问了他的出身之后,用很便宜的价格租给他一间房子,居然让他也逃脱了衙役的盘问和发配,不用被安排工作,得以有时间在街头巷尾,用测字先生的身份继续游荡
当然,这些道观的残余,倒也不是没有门槛,什么地痞流氓都能以道士的身份过来住下的,李谦之虽然拿不出道士的度牒,但能背经文,跳经舞,而且背诵得出青城山道观谱系,盘得出十六代祖师爷,这一切都足以证明他是个正统道士,才能被容纳住下至于说度牒,这个他没有反而合乎情理,这时候的正统道士能拥有度牒的寥寥无几,除非做到一院之主才会有这东西,大多时候都是给本地的举子秀才、地主大户拿去免徭役用的。
如李谦之和山子等人所料,叙州虽然繁华,但管理水平和买地还是不能比较,漏洞是比较多的,那一日他泅水上岸之后,找了间小客栈投宿,给足了钱,根本没被盘问来历,第二日便到道观这里挂单,说自己是青城山下来游历的游方道士,因为道士的身份,在叙州这里本来就不太能见光,因此东家也根本不曾多问他是如何进城的,只是象征性地收了一点房费,便不再管他,三不五时还招呼李谦之一起去给死人念经,得了报酬也照样分他一份,倒是十分公道,并不欺负他是个外来道士,有时候因为李谦之经文念得好,卖相也出尘,还多分他一点呢。
李谦之这里,平时走街串巷的测字,他不曾刻意聚敛钱财,生意却反而是极好,赚得盆满钵满,时不时也带些酒肉回观,和师兄弟们共享,不过大半个月,众人已成莫逆之交,那几个小道士对李谦之的话题无不是和盘托出,也让他对叙州的情况了解得更为仔细叙州这里,生活的确繁华,不愧是自夸胜过锦官城,力压万州,蜀中第一风流之地。买地的所有货物,这里几乎都能寻觅得到,甚至在很多奢侈品上的消费,比买地还要更加的过分呢
就比如说酒肉好了,叙州的牛肉是常见且便宜的,主要是因为自贡的牛多,制成牛干巴之后,便可到处贩卖,要比买地易得多了,而且还有酒自从米价下跌了,酒便也跟着便宜了起来,还有烟草,本地逐渐开始出产烟草,虽然质量和买地的货似乎还不能相比,但至少也好过完全没有吧
这三样东西一出,就显得叙州的百姓日子非常好过了,在同等收入之下,似乎还要比买地的活死人更安逸得多,当然,相应的是叙州这里的居住条件不怎么样,水泥房还是相对少见,而且水泥也比较昂贵,主要掌握在叙州帮衙门手里,不像是买地那样,已经普遍扩散到民间。
这里的百姓,吃好喝好,对于住好、活久的要求则比较低,他们也已经相当满足了,民风如此,就算有了积蓄,也不想着存起来造房子,而是更热衷于投入到嗜好上,吃吃喝喝之外,对迷信活动的热情也是买地所没有的。
李谦之是从叙州的情况,才意识到买地的活死人似乎不知不觉间就没有那么迷信了,似乎是真的没有了参拜的需要,或者说,他们已经习惯把自己的问题求助于买地力推的科学,去寻求更为具体丰富的解决方案无聊了就去看话本去看戏,生病了去看医生,实在不行想要求助于神灵了,那也是去买少女雕像,暗地里祭拜买活军的在世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