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行业本身落后与其他制造业,机械化的前提,简单采购投入装备并不能实现。所以,诸位前辈缺的是人,大量的、海量的机械电气技术员和工程师。
我听说很多民营企业与专业院校签订了校聘协议,从人性角度分析,这是望梅止渴,小企业没实力与大企公开竞争人才。
听说有的老板,直接与上大专院校的学生签订定向协议,企业负责缴费,他们只负责学。
我想,还是人性问题,这种方式,慈善大于实效。何况他们要三年学习、实践三年,等他们合格,最快六年过去了,差距越拉越大,诸位前辈企业怎么在市场竞争?”
从不屑一顾到认真倾听,四人很吃惊,三人完全懵逼。
当然不是吃惊于范式的分析,这些问题自家事自家知,吃惊的是一个从未接触企业的高考生,把他们经营的难题,一击而中。
三人看向季父,老头一摊手,“我肯定没说过,我自己都搞不明白。”
李国昌突然叭叭拍手,“有意思,谁告诉你这些的暂且不说,这可不值得叔叔我出钱。”
范式依然很客气,“李叔,我的专业是电气自动化,虽然没有开始学具体技术,但事物的本质一样,装备原理相同,您也可以理解为我学的是机电专业,没人告诉我这些,从别人零零散散的话语中、报纸电视的新闻中猜出来的。”
“猜!?”
就知道你会想歪了。
“您别误会,我不是学术型专业,是应用工程,只要是设备,我都能给您点建议。”
“是嘛,哈哈,还是全能人才。”
等他笑完,范式才接着道,“李叔,您又误会了。我是搞技术的,玩的是实操和逻辑,用不着和您吹嘘。”
老头此时插嘴,“算盘,太无礼了,年轻人…”
李国昌和杨昌隆同时伸手制止季父的话,眼神一动不动盯着范式,“咱还是说说人的问题。对于设备,你说的再专业,哥几个也不懂。”
范式内心腹诽一句:土包子,嘴上接茬一点不慢。
“设备问题就是人才问题。生意嘛,不能一棵上吊死。小子斗胆猜一猜,昌盛现在大概采用的办法是找技术服务公司培训现有工人,再与设备供应商签订维保售后协议。同时有可能是向成熟大矿急聘退休人才,或者外包开采队伍,让出一部分利润,让包工队来解决技术人员问题。”
四人这次真的来了兴趣,他们商讨两年,考察一年,这个年轻人三言两语全说中了,不得不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