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荀氏是战国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荀子的后裔。
荀子出于儒家,却开启了法家盛世,并提出了“人性恶”理论,厚今薄古的“法后王”学说,“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不信鬼神、改造自然的思想。
荀子还培育出了韩非子和李斯这两个学生,帮助秦始皇最终一统六国。可以说,荀子的学说除了劝学、修身以外,更多的可堪称帝王学术、屠龙秘籍。
但也正因为如此,汉武帝即便要推行“外儒内法”的体制,也不敢让商、申、荀、韩的法家思想理论继续发展,毕竟这是既可兴邦,又可乱天下的利器。
于是乎,两汉尽管出现了诸多律法传家的世家,却不再有法家学说四处传播的盛况。
落到荀氏身上,则显得略微有些尴尬,荀子法学不能够直接用以致仕,不得不重新回归儒学。
好在荀氏毕竟底蕴深厚,在东汉确定官学五经十四家之后不久,得到了《孟氏易》的传承,从而再次走上仕途。
此时的荀氏因遭逢党锢,如今只有在外避难的,没有在外为官的族人。
来讷和李冰问候了荀氏此时在颖阴当家负责的荀衢后,李冰便开始向荀氏族人打听起那两位经纬之才。
“荀氏族中青年俊杰众多,在下有幸听说过两位,一位是南阳何伯求曾评价“王佐之才”的荀文若,一位是“少能识奸”的荀公达,不知可否引荐?”
不多时,李冰和来讷便见到了荀彧和荀攸。
此时的荀彧不过十六岁,却显得沉稳干练,面对李冰两人,不卑不亢,应对得体。
而荀攸虽然已经二十二岁,但性格有些内向,不愿与陌生人多交谈。再加上两人传承家学《孟氏易》,都是通达温润之人,始终保持着彬彬有礼,却没有任何交浅言深的意思。
弄得李冰愣是没看出这两人智略超凡的地方,最后只能在心中给个少年老成的评语。
看着有些怅然若失的李冰,回到客栈的来讷问道:
“公清,今日得见如此多前辈大贤和青年俊杰,为何你的脸色看上去却有些失意?”
听到来讷此言,李冰顿时醒悟。有大智慧的人往往藏拙于身,甚至能给人一种看起来愚钝的错觉,故有大智若愚的说法。
“自己明知荀彧、荀攸都有经天纬地之才,却没能看出任何深浅,这本身岂不就是一种本事?反观自己,每每心有所思,脸上的神情就会出卖自己,连来讷都能一眼看破。”
这不,又到了自己口是心非编借口的时候。
“哎,正是因为今日见到太多德才不俗的贤者,冰自省之,深感自身不足,故而自惭形秽,有些失意。”
“原是如此。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公清今日之愧,实乃见贤思齐,讷亦当自省吾身,向兄长学习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