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楚的武平军和武安军一直相持到十一月底,势均力敌。杨师藩想出了一个策略。由统军副使王栋率领武平军一半人马佯装向朗州方向撤退,由杨师藩自己领另一半武平军迂回偷袭潭州。如此一来,武安军就夹在朗、潭二州之间必不能长久。
王栋有点心虚,问杨师藩,“这么干的话兵力分散了,一旦被张文表有所察觉,朗州都难保啊!况且,张文表肯定会在潭州留下重兵啊。”
其余将领也赞同王栋的观点。杨师藩力排众议,强调若长期相持对我方的不利,还向将撤往朗州的王栋等人鞠躬恳求。杨师藩还身先士卒,以退为进,“主公年少有为,将来必为明主。如果此次杨某身死潭州,委托诸将保主公周全。”这样,才给诸位将士下定了一战的勇气。
次日,部分武平军在杨师藩的率领下开始向正南方迂回。两日后另一部武平军在王栋的率领下佯装对峙处向西北方的朗州撤退。
张文表接到军报中武平军撤退的消息后,立即判断,应该是武平军粮草接济不上,此时正是追击的最佳时机!于是,他召集将领,命令部队全线压上。有部将当场劝告,两军相持中武平军并未大败,此时撤退可能有诈。
张文表大笑不已,“南楚大地没有我不熟悉的,还怕杨师藩使诈?”
武平军一路退向朗州。王栋事先向周保权禀告了作战动机,大军快至朗州城下,周保权派人接应部队入城。
武安军一路追击武平军,一路追,一路发现前路敌军丢下了行军锅、帐篷、甚至是一些盔甲。张文表感觉自己离成为南楚之主只剩下一墙之隔了,心中只有一个火热的想法:攻破朗州、生擒黄毛小儿,向大汉朝廷正式请封太师。
张文表一路追到朗州城下,周保权则站在朗州城墙上。叔侄两人成为敌对双方,兵戎相见。周保权还喊了张文表一声叔叔,好言相劝:“武平和武安军曾经患难与共,共御唐国,现在同为大汉效力,何必兵戎相见呢?”
张文表此时根本不理会周保权,嘲笑道:“周行逢和我一同由贫贱创立功名,现在怎能北面侍奉小儿!给你一柱香的时间考虑,束手就擒,饶你不死。”
周保权见张文表心意已决,冷冷回话道:“那不用等了!为人子、生当守卫父亲基业,守不住就以死谢罪。誓与与朗州共存亡!”
张文表随即下令攻城。可是,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他完全忽略了一点,武平军历来就是南楚之主掌控的,并且武平军的兵力一直就比武安军多。张文表扩军,周行逢知道自己死后张文表必反,也一直在扩军;前面两城之所以被武安军轻松攻破,是因为兵都被召来朗州了,其他城池才没多少兵。
两军对峙时,是杨师藩和王栋心虚、不敢与张文表一战。而现在,已到了城破家亡的境地,又有新主亲自临阵,武平军将士自然在奋力死战。军力对比相差不大,三万武平军守、三万五千武安军攻,南楚第一重镇朗州城,武安军怎么能顺利攻的下来呢?何况,周行逢算准了会有这么一天,已经为儿子安排妥当,守城器械非常充足。张文表的威名并不能吓掉城墙上的一块石头。
连攻数日,朗州城安然无恙。下属劝告张文表,不如暂返潭州,巩固已有各州,再招兵买马与武平军决一死战也不迟。张文表彻底愤怒了,不听下属之言,而是从潭州和株州抽调兵力,使得潭州完全成了一座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