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宏文惊世法(2 / 4)

学子只要不死读书,对周边实务有关注、有思考、有灼见,基本上就能顺利答题,区别只在个人角度和深度,这也是最终优劣取胜之道。

连姑娘们都不上门,就怕他分神,要不然走动多了,就算我不说,三爷指不定就知道了,如今这样更好,熬过三场也就不怕了。”

而日常师徒授业与交谈之中,柳静庵对上述实务皆有涉及,特别是江南土地兼并,田盐赋税、民生疾乱等,都有极深的阐述。

……

自嘉昭帝登基以来,其作风重经世致用,推崇实效,反对空虚之学,皓首穷经,空谈国事。

有些在柳静庵所列的书目中,有详细论述。

贡院之中,登科鼓三通敲过,贡院差役,高举考牌,上面写着三场策论考题,在各排考棚之前,来回巡走。

有人踌躇满志,似乎中举已在眼前;有人忐忑不安,寄希望三场最后一搏;也有人淡然处之,许是成竹在胸。

乡试第三场试实务策论,共取五道策论题,四道副题,一道正题。

因此,三场试实务策论,对所有学子都是至关重要,能否一朝迈入朱紫门,几乎是一笔策论定乾坤。

提问的角度都不算艰涩,秋闱毕竟只是科举中途,考察学子对时政的感知能力,题面上不会做专攻艰深的要求。

贾琮看到题牌上共五道策论题,其中有四道为时务策,涉及海政、土治、河防、征赋等实务之事。

当然有些观点,不方便写在乡试答卷中,但只要择其要而言之,就足以切中这些考题的关窍之处。

因此前四题对贾琮来说,并无太大难度。

每当这个时候,对自己拜得柳静庵这样的名师,贾琮感到衷心庆幸,这让他几乎在起跑线上,就领先了他人一大步。

也怪不得蔡孝宇等人,谈到他有柳静静庵这样的先生,都会难掩羡慕之情。

当贾琮看到最后一道策论大题,不禁让他愣了一下,心中涌起古怪的感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