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还需龙王降雨解旱,所以用困龙链将孽龙锁在离堆下深潭中,又在离堆上修伏龙观以镇压,防止孽龙作乱,是当今灌阳十景之一“寒潭卧伏龙”的所在地。
自此岷江无再无龙兴风作浪,李冰也顺利开展治水大业,凿筑离堆,中流作堰,将岷江两分,内江主灌溉,外江主泄洪。
后来世人为感谢李冰两父子解决水患的功绩,遂在都江堰建二王庙(前身是李冰庙,供奉其父子为神。
宋景德年间(公元14—17年)御赐“二郎神碑”,称二郎为“川主二郎神”。
建造都江堰之前,李二郎奉命勘察巴蜀地形,记载所有水流河道,并深入民间向当地治水的能人、百姓取经问道,其身影走遍了巴蜀的山山水水,很多地方现在还传说着李二郎的各种神话故事。
传说李二郎走到龙泉,天气酷热,就倚着一棵老柳树歇息。河面有一老者乘舟而来,自称姓柳,招呼李二郎上船游玩。李二郎坐在船边,将脚放入水中,一边和老人谈论河道梳理的难题。两人互有争执,也有同理,特别是“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理念完全一致。
两人有说有笑,不觉已是黄昏。老人把船靠岸,招呼李二郎上岸。李二郎坐得久了,脚微麻,一脚踩空,整个人扑通跌进了水中。大骇醒来,张目四顾,还好好的倚在老柳下,只是全身湿漉漉的,像是从河里捞上来的一般。
李二郎把这事告诉随行之人,随行之人无不啧啧称奇,原来这场休息不足半个时辰而已,这一身水也来的怪异。后来这事就在当地传开了。
都江堰建成,疏理了河道,水患解除,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灾情发生。
李二郎奉命建造石人,置于江心,以观察水位,提早知道汛期或旱情的发生。
古人的智慧放到如今就变成了疑团,石头放水里还不被冲走吗?石头又怎么知道干旱和洪水的到来?
据老人口中流传,李二郎查找记载和根据民间的见闻,采取最大汛期水量,对应水流速度,河底泥沙的厚度,最终决定了石人的重量和高度,三尊石人对应汛期、常态、旱期的水位。
石人能够起到预警的作用,能够根据水位变化提早做好防范措施,汛期防水,旱期救灾。
老人们口中的“天府之国”不仅是指李冰和李二郎治水之功,开垦出良田,灌溉了沃野,还指这防水防旱的功能,降低了天灾的危害性。
李二郎可能在神话中武力不及《西游记》中杨戬强大,但治水这一本事却是让杨戬受了福气,他能够安坐灌江口可都是李二郎的功劳。
那么李二郎到底存在吗?
在为数不多的资料中,《灌县志》记载确有李二郎其人其事,为李冰之子,”李二郎史佚其事,名字无证,性喜猎。“
宋代朱熹也说李二郎是李冰次子,联系到宋仁宗封二郎神为惠灵侯,并言“神即李冰次子”,那么巴蜀二郎神应该是在宋朝以后才开始神化的。此前,《史记》等正史均只有对李冰的记载。
《朱子语类》卷三:“蜀中灌口二郎庙,当初是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今来现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