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赧王十五年(前299年),一说周慎靓王二年(前319年),秦国攻打魏国,想要夺取魏国的绛、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陈轸游说三晋使其结盟,派出精锐之师戍守绛和安邑。接着,他东行游说齐愍王,晓以利害,强调齐楚燕赵韩魏六国合纵拒秦的重要性,劝齐王与三晋达成军事同盟。齐王听从了他的建议。周赧王十六年(前298年),齐魏韩三国便合纵伐秦,攻至函谷关。
陈轸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自他离开秦国以后,就主要从事合纵工作。他曾在周慎靓王二年(前319年)为公孙衍出谋划策,促成次年的五国合纵伐秦;也曾在周赧王十五年(前299年)组织三晋合纵,随后向东游说齐愍王,促成次年的齐魏韩合纵伐秦。陈轸为战国晚期的东方各国合纵作出了较大贡献。
另一方面,陈轸虽然交好三晋和齐国,但他并非一直持有抗秦的态度,甚至一度与秦国藕断丝连。因此,他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时常采取权宜之计。例如,他曾两次建议楚怀王对秦韩之战袖手旁观,并在楚怀王中张仪之计与齐国断交后,劝其与秦国一同伐齐。这两件事使得陈轸在后世受到一些学者的诟病。
在纵横家中,陈轸的游说之法有着显著的个人特点。他游说他人时极少引经据典、以古喻今,也较少使用排比铺张的修辞方法,而是善于以诚动人、喻比释理、分析成败。其中最鲜明的特色,就是他对寓言故事的娴熟使用。
《战国策》中,陈轸游说时讲述的寓言故事多达七篇,为所有策士之最,具体有“忠且见弃“(《秦策一·张仪又恶陈轸于秦王章》)、“楚人有两妻“(《秦策一·陈轸去楚之秦章》)、“越人之吟“(《秦策二·楚绝齐齐举兵伐楚章》)、“卞庄刺虎“(《秦策二·楚绝齐齐举兵伐楚章》)、“画蛇添足“(《齐策二·昭阳为楚伐魏章》)、“麋与猎者“(《楚策三·秦伐宜阳章》)、“同舟而济“(《燕策二·或献书燕王》)这七则。这些寓言帮助陈轸说服君王,使得其“策必中、计必得,而不失其正“(鲍彪语)。而这种游说时创作故事的做法,也具有当时小说家的特点。
此外,在陈轸的这些寓言中,有一些篇目是以女性自比或以女性相类的人物做比喻的,以男女之情喻君臣之义,以女子坚贞、娇弱的特点喻士人忠贞、卑下的现状。这些篇目继承发展了比兴文学的传统,与屈原香草美人的创作有一定共通之处;但作为策士之散文,又具有含蓄委婉、说理性强的特点,以达到建言君王的目的。
越人之吟
陈轸与张仪争宠,失败后离开秦国,到楚国为官。楚怀王派他出使秦国。陈轸到了秦国,秦惠文王问他:“你去了楚国,有思念过寡人吗?“陈轸说:“大王听说过越人庄舄(一说吴人)吗?他在楚国当了大官。楚王问他想不想越国。有人说:'这个很容易判断。庄舄刚好生病了,病人最容易泄露自己的思念之情。这时听他说的是楚话还是越语,不就知道他是否思念越国了吗?'楚王派人一听,庄舄果然还是说的越语。如今我虽然被赶到了楚国,可我说的还是秦话啊。“秦王听后,倍感欣慰。
卞庄刺虎
韩魏相互攻打近一年,秦惠文王想要劝解,但大臣意见不一。秦王犹豫不决,因此询问陈轸的意见。陈轸说:“大王想必也听过卞庄子(又作管庄子)刺虎的故事。卞庄子想刺杀老虎,有人劝他说:'这两只老虎在吃一头牛,必然会起争斗。到时候,它们斗得不可开交,您再上前,必定能把它们都拿下。'果然,过了一会儿,两只老虎搏斗起来,强壮的那只老虎伤了,孱弱的那只老虎死了。卞庄子趁机上前,把受伤的老虎刺死,不仅得到两只老虎,还得到了杀两头老虎的名声。韩魏相争,不也像是这两头老虎吗?“秦王听从了陈轸的建议。等韩魏斗得两败俱伤,秦国才出兵,大获全胜。
止封杜赫
陈轸与杜赫不和。楚怀王派杜赫出使、结交赵国,临行前想要封杜赫为五大夫。陈轸制止楚王说:“如果杜赫不能让赵国与楚国交好,大王的封赏也不能收回;如果他成功说服了赵王,归来却没有新的封赏,也不合适。因此,大王不如给他十乘车马,让他先出使赵国,等事成之后再封他为五大夫。“楚王听信了陈轸的话,收回了给杜赫的封赏。杜赫得知后大怒,拒绝出使赵国。于是陈轸又趁机对楚王说:“这说明杜赫本就没有能力说服赵王。“
邹忌(约前385年-前319年),一作“驺忌“,尊称“驺子“,中国战国时期齐国人。《史记》亦作驺忌,齐桓公田午时的大臣;齐威王田因齐时期,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相国,封于下邳县(今江苏省邳州市),号成侯;后又侍齐宣王田辟疆。
他曾劝说齐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从此齐国渐强。
前36年前后,齐威王起用邹忌实行改革,“谨修法律而督奸吏“。
邹忌又作驺忌、驺忌子。战国时人。齐国相。事田齐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讽喻善谏见称。齐威王继位后,不治朝事,委政卿大夫,诸侯并伐。他入讽威王,喻以妻妾亲私与琴音清浊、和谐,使威王纳谏。威王乃下令群臣吏民,有能面指王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于王之耳者受下赏。他以此得威王赏识,被任为相。后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号成侯。主张选贤任官,修订法律,以监督清除奸吏。后与田忌不睦,迫使田忌出奔。约死于宣王初年。
邹忌,《史记》作驺忌子,齐国人。田齐桓公(不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那个公子小白,是田氏代齐之后的齐国君主)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县(今江苏省邳州市),号成侯。后又事齐宣王。
齐威王立志改革,思贤若渴。邹忌鼓琴自荐,被任为相国,封于下邳县(今江苏省邳州市),称成侯。劝说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修订法律,监督官吏,严明赏罚,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推行的改革,使齐国国重趋放力渐强。时势造就英雄,邹忌有才华有才干、大度,颇有君子风范是齐威王的得力助手,帮助他持政,出谋划策后孙膑、田忌威望提高,邹忌因担心相位不稳而想置田忌于死地。(迫使田忌逃亡于楚国,齐宣王即位,田忌才返回齐国,恢复官职。)此外,邹忌还以标准身高和相貌著称。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中《邹忌讽齐王纳谏》载,邹忌以妻因为偏爱自己、妾因为害怕自己、客因为有求于自己,都说自己比城北徐公美戒燥拘充。邹忌从中悟出自己受到了蒙蔽,从而想到齐威王受到了宫妇左右、大臣、百姓的蒙蔽,比自己更严重,于是建议齐威王广开言路,最终使得齐国在政治上战胜别国。
修法律而督奸吏
邹忌接受相印后,淳于髡前去会见他,向他提出五点建议。其中一条是“大车不经过校正,就不能托载规定的重量;琴瑟不经过校正,就不能成就五音“。意即一个国家的政治,就像大车运转、琴瑟弹奏和弦一样,要有一定的制度约束,使百官协调一致。邹忌回答说:“谨受令,请谨修法律而督奸吏。“即颁布法律,督责不法官吏,不使为非。这样就树立起正气,打击官场中阿邑大夫之徒的歪风邪气。
邯郸之难
选自《战国策寒汽寒·齐策一》
邯郸之难,赵求救于齐。田侯召大臣而谋曰:“救赵孰与勿救?“邹子曰:“不如勿救。“段干纶曰:“弗救,则我不利。“田侯曰:“何哉?““夫魏氏兼邯郸,其于齐何利哉!“田侯曰:“善。“乃起兵,曰:“军于邯郸之郊。“段干纶曰:“臣之求利且不利者,非此也。夫救邯郸,军于其郊,是赵不拔而魏魏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邯郸拔而承魏之弊,是赵破而魏弱也。“田侯曰:“善。“乃起兵南攻襄陵。七月,邯郸拔。齐因承魏之弊,大破之桂陵。
译文
赵都邯郸被魏军围困,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即田侯)旋局婆召集大臣共同商议,他问道:“救赵和不救赵哪个好些呢?“相国邹忌说:“不如不去救赵。“段干纶说:“不救赵,则对我们将不利。“威王问:“为什么?“段干纶回答说:“让魏国吞并了邯郸,这对我们齐国又有什么好处呢?“齐威王说:“好。“于是出兵救赵,下令“驻军于邯郸郊外。“段干纶说:“我所说的救赵有利或不利,并不是指直接出兵邯郸。解连碑救邯郸之围,如果驻军于邯郸郊外,赵、魏两国就会定会休战,这样,赵国既不会被魏国打败,魏国也保全了实力。所以,不如出兵南下,进攻魏国的襄陵,使魏军南北都民禁主祝疲于奔命。若邯郸被魏军攻克,我军就趁魏军疲惫之际去攻击魏军。这样,赵军虽被魏军打败,但魏军又被我军乘机攻击而削弱。“威王说:“好。“于是出兵南下进攻襄陵,七月,邯郸被魏军攻克,齐军趁魏军疲惫之际加紧攻击,大败魏军于桂陵。
邹忌事宣王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邹忌事宣王,仕人众。宣王不悦。晏首贵使仕人寡,王悦之。邹忌谓宣王曰:“忌闻以为有一子之孝,不如有五子之孝。今首之所进仕者,以几何人?“宣王因以晏首壅塞之。
译文
邹忌是齐宣王的臣子,他推荐了很多私人,让他们任职,宣王不高兴。晏首是齐王的公族,推荐的人却不多,宣王很高兴。邹忌便对宣王说:“我听说:'家里有一个孝子,不如有五个孝子。'现在晏首才推荐了几个贤人呢?“宣王因此认为晏首是堵塞了荐贤之路。
成侯邹忌为齐相
原文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共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译文
成侯邹忌是齐国的相国,田忌是齐国的大将,两人感情不睦。公孙霸踏项闬献计给邹忌说:“阁下何不策动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打了胜仗,那是您策划得好,大可居功;一旦战败,田忌假如不死在战场,也必定枉死在军法之下。“邹忌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劝说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
田忌三战皆胜,邹忌赶紧找公孙闬商量对策。公孙闬就派人带着十斤黄金招摇过市,找人占卜,自我介绍道:“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卜卦的人刚走,公孙闬就派人逮捕卖卜的人,在齐王面前验证这番话。田忌出走避祸。
原文